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,作為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,三江擁有三江茶、風雨橋、鼓樓、侗族刺繡、侗族大歌、百家宴、《坐妹》等多張名片,其中三江茶名揚四海。
地處桂、湘、黔三省(區)交界,云貴高原余脈邊緣丘陵地帶的三江,是茶屆公認的“黃金產茶區”。中亞熱帶的南嶺濕潤氣候區,氣候溫暖濕潤,冬暖夏涼。深厚濕潤的土地,土質肥沃,有機質含量高,富含鋅、硒等微量元素,這是大自然賦予了三江得天獨厚的茶樹種植生長條件。早在唐代以前就開始了人工栽培茶樹,三江茶,富硒茶,三江茶芽頭肥壯、柔嫩明亮,萌芽較早,具有開采早、品質優等特點,“烏牛早”等品種立春前后即可開采,比全國其他產茶區早20天以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茶葉界泰斗陳宗懋稱為“中國早春第一茶”。
三江茶產品豐富,有綠茶、黑茶和白茶、紅茶,“三江早春茶”是綠茶主推品牌,外形挺秀綠潤,湯色嫩綠明亮,嫩香持久略帶花香,滋味鮮爽回甘,葉底鮮活柔嫩;三江紅茶,條索緊細、金毫顯露、苗峰勻直;蜜香帶花香,滋味醇厚甘爽,湯色紅亮、葉底肥嫩紅明。從鮮葉采摘,攤青、殺青、揉捻、發酵、做形,或干燥烘焙。不同的茶類工藝流程會有不同的講究。也正是茶有靈性,三江人民對茶如對人,感情深重,精致細膩,始終相信善待它,它就會以優良的品質回饋。
在“三江茶”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后,漫山茶園已成為侗鄉百姓脫貧致富的“綠色銀行”。茶葉生產的發展帶動了茶葉加工業與茶飲料業的壯大,帶動了茶文化與旅游休閑業的繁榮,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
三江侗族打油茶。晨起開門七件事,柴米油鹽醬醋茶,從唐代開始,三江縣已有茶葉生產,人工栽培茶樹已有2000多年歷史,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茶文化,“打油茶”是三江侗族同胞的飲茶傳統。在三江的鄉村里,幾乎每戶人家的院子里都種植了茶樹,因為氣候濕度大,三江人民喜歡喝油茶驅寒祛濕,也用暖暖的油茶招待賓客,這傳統延續至今,油茶已成為三江侗族人民離不開的美食。油茶被稱為“侗族咖啡”。
茶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美好饋贈,作為中國名茶之鄉的三江,以茶會友、客來茶敬。如今,文化自信日益強健,文化氛圍開放包容,在一帶一路的新征程上,馥郁湯香的三江茶,乘著“科技興茶”的東風,赴下一個千年之約。
|